春寒料峭毕竟春,着衣虽多却非棉。昨天从稍有寒冷的古城西安乘坐高铁穿越南北分界线的秦岭,到达天府之国四川德阳。本以为渐会脱衣,却是春雨绵绵冷似长安,今天,来到德阳广汉市参加中国科协,中国仪器表协会组织的“科创中国”德阳智能传感器产学融合会议。
现如今,在中国大地 ,似乎在“芯片”热潮之后,一股“传感器”的热浪滚滚而来。各地竞相争办“传感谷”,这股浪潮也席卷了中国西部。重庆北培,陕西宝鸡,四川德阳都竖起了要成为“中国西部传感谷”的旗号。希望不要“内卷”,传感器的种类足够多,传感器的海洋足够大,各地错位发展,互相借鉴,共举中国传感器大旗才是正确之路。
呜呼!传感器大干是好事,快上未必见得。各地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,搞科技,毕竟不是盖楼修路建桥,难有立竿见影 。
今天又聆听了蒋庄德院士的演讲 ,数字经济 ,数字来源于数据,工业领域里的数据一定是传感器 ,放弃传感器产业就等于放弃了数字经济。我想很多非传感器领域里的专家或者政府人员,不一定认识到这个问题,他们大多在人的数据上作文章。
蒋院士举例的一个燃气涡轮机上的传感器实时数据就说明了这一点 。
我们经常讲,航天领域的传感器是要求最为可靠,最严酷的,因为使用的环境是最为少见和最为恶劣的。航天704陈青松副总工程师的演讲,给了特别确切的例子 。让我们了解一下航天用的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 。
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,返回后,讲到他在上升阶段有一段时间感觉到非常不舒服,似乎有绝望的感觉。通过对比当时时段的加速度或者过载传感器信号,发现了问题所在,在随后的载人飞行中就克服了这个现象。
国外的航天飞机有多少个传感器?大概了解一下,90多种,3500多个 。
中国的航天飞机有多少种传感器?有多少个?自己看看下面的表格就清楚了 !
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传感器,在某种程度上是两个概念 。 我在神谈戏聊传感器(90)中也谈到,航天领域的很多传感器原理技术都是传统的,不是新技术, 也不是先进技术 , 但是要做到可靠稳定 ,那就是高端传感器 。
智能电网里面的传感器也是高端传感器的一种类型, 一种代表 。来自国网集团北京智芯微公司杜君总经理的演讲, 概括了智能电网领域里传感器的各种应用。
看看地下应用和地上应用 ,上面这张图的底部,已经非常明晰的给出了电网里的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或者主要应用 。
一个铁塔上的传感器已经足够多了, 恶劣的环境, 强的电磁干扰 ,低功耗等等问题是区别电网里面传感器(当然 也包括芯片 )和室内传感器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术性能 。
轮到谷哥粉墨登场,本人主要分享了在中国做传感器产,学,研合作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;企业独立做创新,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工作。
中小型企业追求“物美价廉”, 但实质关注的只是“价廉” 而忘了“物美 ”;大型企业讲究的是“可靠”而忘掉了“创新 ”。
大学,企业,研究院所评价体系不同, 考核指标不同, 融合难度必然很大 。基础创新,在中国犹如熊猫的数量,太少太少, 人人向“钱”看, 这个抱“权”去 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 嫩芽长在老叶上。一代一代的传感器新人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 。科学时代在变, 中美科技战会改变我们未来的产学研结合现状,会逼我们报成一团我。 相信中国传感器的春天一定都会到来 。
飞往深圳的航班又延误了 ,如果十点能起飞的话 ,到深圳也已经是明天一点多了,希望不能太晚 !
#2023.03.27.21.16 成都双流深航候机室#